《武穆遺書》云:強軍之道,嚴令為先。

 

五人為伍,十人為什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即軍制,亦即制度。包括編制部隊、統轄各級人員,及軍需武器上的管理。

  「部曲」指部隊編制。古軍隊編制:五人為伍,十人為什,五十人為隊,百人為曲,二百人為官,四百人為部,五百人為旅。

  試舉金庸小說中,蒙古軍與丐幫的編制:

  蒙古軍:每十名士兵為一個十人隊,由什夫長率領;每十個什人隊為百人隊,由百夫長率領;每十個百人隊為千人隊,由千夫長率領;每十個千人隊為萬人隊,由萬夫長率領,層層統制。蒙古軍是以十進位做為部隊編制,蒙古帝國是標準的軍國主義,一切升遷多以軍功為度。

  丐幫:天下第一大幫會,人事升遷亦是以軍功為先。最基層是一袋弟子,以功可升至八袋弟子,九袋即長老。幫眾或以地域區分,如《天龍八部》中大仁、大義、大禮、大智、大信、大勇各分舵,各舵人數無定額,仍是依袋數層層統制。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以上五事,主將必須深入了解,了解並能運用則勝利,不了解則敗。例如崇禎之敗,因其無道;兆惠被困黑水營,因不知天不知地;蒙古強大,則因嚴明號令。

勝負之數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要將敵我雙方作一比較,評估優劣條件:哪一方的君主治道修明?雙方將領的才能、指揮卓越與否?哪一方能得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令可以貫徹執行?雙方軍隊兵員誰比較強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技高強?何方賞罰嚴明,紀律良好?由以上七項因素判斷,則尚未開戰,就可預知誰勝誰負。

主──

  明末,中國領土為三強角逐,分別是明崇禎、滿清皇太極與闖王李自成。在《碧血劍》與其附錄的〈袁崇煥評傳〉中,金庸詳細描述了三個領導人的治道。崇禎:剛愎疑忌,亂殺將臣,徵稅無度;皇太極:知人善任,高瞻遠囑,明定輕徭薄賦;李自成:驕傲自滿,軍紀敗壞。因此,明朝敗亡了,闖軍潰散了,滿清成了中原新主。

將──

  將領方面,且看《神鵰》中襄陽城攻守諸將。襄陽城主帥雖為安撫使呂文德,但實際軍務卻由郭靖、黃蓉二位布衣管理;蒙古軍圍攻襄陽的主帥先後是拖雷、忽必烈,蒙哥汗。

  郭靖勇冠三軍,黃蓉智勇雙全,夫婦倆一搭一唱,主持防務,襄陽城自然固若金湯。蒙軍方面,托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成吉思汗以往出征時,經常叫他陪在身邊,稱他為「伴當」,可說身經百戰;蒙哥英明果毅,善於處理政務;忽必烈是蒙哥胞弟,雄才大略,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特別是忽必烈,且看其對待金輪法王、尹克西、瀟湘子、尼摩星等人的親和大度,駕御諸將時卻又極為威嚴,書中雖無提及襄陽如何失陷,但以忽必烈之才,必得眾將之傾心效命,只要刺殺或牽制住郭黃二人,以呂文德之懦弱,蒙古鐵騎之剽悍,襄陽城終於失陷其手。

天地──

  《書劍恩仇錄》中的兆惠想以紅花會眾及喀絲麗為餌,引出回族大軍,結果反被霍青桐先引到沙漠大泥沼中,致使一萬多名正藍旗鐵甲軍沉入泥中,而鑲黃旗則是先遭橋下火藥轟炸,正白旗與之會合後又在葉爾羌城遭火攻而致全軍覆沒,正紅旗則是在黑水河及英奇盤山中間被回族引雪崩活埋。兆惠不知天、不知地,被霍青桐以天候中的大雪、沙漠中的流沙打得大敗。

法令──

  《射鵰》三部曲中的兵法奇書《武穆遺書》,第一章便說:「強軍之道,嚴令為先。」張無忌即以此在少林寺命銳金旗執法,約束江湖豪士,以對抗蒙古騎兵。《書劍恩仇錄》中,霍青桐面對兆惠大軍遲遲不出兵,引得眾將懷疑,不服號令,霍青桐決斷明快,將白旗第一隊隊長斬首示眾,即是為了徹底執行軍令,此舉頗有春秋時代穰苴斬莊賈之風。《射鵰》裡也提到,鐵木真集合諸將,乃用屈指點將,遲到者斬。軍紀嚴明,所以令出必行、所向無敵。

兵卒──

  蒙古鐵騎兵強馬壯,訓練有素,金庸就常以對比手法,借金兵的懶散,突顯蒙古兵的精悍。《天龍八部》中,也有遼兵和宋兵的對比:

  耶律洪基神色鎮定,慢慢舉起金杯,喝乾了酒,說道:「上京有叛徒作亂,咱們這就回去,拔營!」

  行軍大將軍當即轉身出營發令,但聽得一句「拔營」的號令變成十句,十句變成百句,百句變成千句,聲音越來越大,卻是嚴整有序,毫無驚慌雜亂。……但聽馬蹄聲響,前鋒斥堠兵首先馳了出去,跟著左右先鋒隊啟行,前軍、左軍、右軍,一隊隊的向南開拔回京。……但見黑夜之中,十餘萬大軍南行,惟聞馬嘶蹄聲,竟聽不到一句人聲。蕭峰大為歎服,心道:「治軍如此,天下有誰能敵?」……他二人一離大帳,眾護衛立即拔營,片刻間收拾得乾乾淨淨,行李輜重都裝上了駝馬大車。

  反觀宋軍腐敗:

  那鎮守雁門關指揮使見群豪聲勢洶洶,急忙改傳號令,又不准眾人進關,待見群豪罵了一陣,漸漸散去,上山繞道南歸,這才寬心。即當修下捷表,快馬送到汴梁,說道親率部下將士,血戰數日,力敵遼軍十餘萬,幸陛下洪福齊天,朝中大臣指示機宜,眾將士用命,格斃遼國大將南院大王蕭峰,殺傷遼軍數千,遼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宋帝趙煦得表大喜,傳旨關邊,犒賞三軍,指揮使以下,各各加官進爵。

  似宋軍如此,冒功升官,又如何與契丹相持。兵眾孰強?吾曰「契丹。」士卒孰練?吾曰「契丹。」

  以江湖而論,少林派一直是武林翹楚,領袖群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少林弟子素質整齊。《倚天屠龍記》四十回:

  接著俞蓮舟、殷梨亭、楊逍、范遙、韋一笑、殷野王等高手一一遵行,只見群雄如穿花蝴蝶,接二連三的躍過牆去,有的炫燿輕功,更在半空中演出諸般花式,躍到四百餘人,餘下便再為人試。……張無忌見這四百餘人之中,少林派僧眾佔了八九十人,心想:「少林是武林中第一大門派,果然名不虛傳。單以輕功一項而論,好手便遠較別派為多。」

  少林派能成為武林指標,不單是武功絕技冠天下,而是孫子所說:兵眾比別派強,士卒比別派練,才能稱雄武林。

賞罰──

  蒙古鐵騎賞罰嚴明,可再看《神鵰》這個例子:

  那老人哈哈大笑,極是得意,手掌運勁,烤羊肉又是一塊塊的躍起,給他吃了個肉盡盤空。其時最狼狽的莫過於那四名蒙古武士,用力奪回長矛固是不能,而放手卻又不敢。蒙古軍法極嚴,臨陣拋棄兵刃是殺頭的死罪,何況四人身負護衛四王子的重任,只得使出吃奶的力氣來與之爭奪……

  軍法行至如此,蒙古軍何敢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