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民傷財的耗久戰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敗竭則急於兵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國家因作戰而貧困,是因為要遠距離的運送補給,遠途運輸使得百姓生活貧苦,駐軍附近的物價容易暴漲,物價一漲,致使百姓財力枯竭,財力一枯,政府又要緊急增加稅賦勞役。於是國力耗盡,財力耗竭,國內百姓家家空虛,老百姓的財產損失近十分之七;而政府的財政,也因戰爭破壞,用於軍備,如戰車破損、馬匹傷殘,以及甲冑、弓箭、兵器、盾牌、牛隻、車輛的耗損,去掉了十分之六。

  :《碧血劍》後所附〈袁崇煥評傳〉中,金庸據史實援引了受戰爭之累的明末情況:萬曆皇帝徵所謂「礦稅」,搞得內庫太實,外庫太虛,後來女真掘起,明朝為了對滿洲用兵,增加田賦高達百分之九。到了崇禎皇帝,又是遼餉每年九百萬兩,又是絲餉七百三十餘萬兩,一年就要徵收二千萬兩,國家財政和全國經濟已瀕於崩潰。當時情況,正印證了本段之憂,足見二千五百年前孫武的高瞻遠矚。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艸忌]桿一石,當吾二十石。

  :聰明的將領,務必先考慮奪取敵人的補給以補充我方。食用敵國的糧食一鍾,抵得上本國運來的二十鍾;取用敵國的草料一石,抵得上從本土運來的二十石。

  「鍾」、「石」均為古代度量衡,一鍾等於六斛四斗;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艸忌]桿」即草料馬的飼料。

  :這裡仍再重申「因糧於敵」的好處,如遼國的「打草穀」、蒙古軍的劫掠慣例等。古代運輸皆依賴牛馬畜力,遠程尤其不利,常因氣候不良、意外損失、人畜消耗,到達目的地的可能不過二十分之一,而這些糧草又是得自十去其七的百姓財產、十去其六的公家費用,食用於敵,就可免去如此巨大的負擔。至不濟,取不到敵方補給,也要使敵方補給斷絕,好比楊過燒蒙古軍位於南陽的糧草與火藥。

 
*   *   *   *   *   *   *   *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要士兵衝鋒殺敵,必須使士兵對敵方產生憤怒而同仇敵愾;要士兵奪取對方物資,必須以財貨獎賞士兵。當車戰時,最先擄獲敵人戰車十輛以上的,應予重賞以鼓舞士氣;同時將所擄戰車換上我方的旗幟,配置於我軍中共同作戰,對於降卒須加以善待,轉為我用,這樣才能戰勝敵人,使我方實力更加強大。

  :《射鵰》中,成吉思汗久攻撒麻爾罕城不下,愛孫莫圖根又被完顏洪烈射死,於是傳令:「大小將士聽者,任誰鼓勇先登,破城擒得完顏洪烈為王孫復仇,此城子女玉帛,盡數賞他。」

  《神鵰》中,蒙哥親率蒙古大軍圍攻襄陽,傳下一令:「那一個最先攻登城牆,便封他為襄陽城的城主。」蒙古士兵登時大聲歡呼,個個不顧性命的撲上去。此二例,是「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的最佳寫照。

  要鼓勵士氣,給予重賞及奪得財富功名的希望,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神鵰》書中描寫襄陽久攻不下,主因在於郭靖黃蓉二人主持其防務,因此忽必烈攻襄陽時,就曾向金輪法王、尼摩星、瀟湘子、尹克西等人保證,只要有人刺殺郭靖成功,必奏明大汗,封為「大蒙古國第一勇士」。這幫人為名利而來,自是全力對付郭靖。此外,蒙哥見郭靖勇冠三軍,也下令:「是誰殺得郭靖,立賞黃金萬兩,官升三級!」重賞之下,官兵們自是蜂擁向前。

  在《鹿鼎記》中,韋小寶授命與羅剎國開戰,一到戰區即派何佑分頭埋伏,若羅剎軍大隊來到,便深伏不出,避不交兵;遇到小隊敵軍,則或殺或提,第一回捉來就先跟他們擲骰子,點數大斬,點數小也斬,据傲者則叫雙兒先將他打倒再斬,餘下的俘虜便紛紛投降,一投降就給予酒肉款待。此後再利用這些俘虜以本國話引得圖爾布青入山谷,盡俘於谷中,又以燒人肉「霞舒尼克」威逼其投降,降者再用酒肉款待。如此一來,俄軍根本無心交戰,反為大清所用。這段描寫極為生動逗趣,卻也暗合孫子理念。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因此,用兵旨在求得勝利,不可曠日持久的拖下去。一個懂得用兵的將領,是百姓命運的掌握者、國家安危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