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 海 回 身 鳩 摩 智
水蓉 /89年5月22日
 
  人生的境遇有千百種,但認真歸納起來,常走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在苦海沉淪,一條是在慾海漂浮。能超越這兩條路的人,非佛,即聖!

吐蕃國師鳩摩智(大輪明王),深受吐蕃王子的倚重,挾持極大的野心闖蕩江湖,他的優勢,來自他的自信,對自己武功和智慧的自信,還有吐蕃國師耀眼的頭銜,以及無邊的權勢。

春風得意的鳩摩智,生性貪婪,無所不為,名為和尚,實為梟雄,雖然他打著為國為民的幌子,骨子裡卻沒有摒棄逐鹿中原的企圖。假使鳩摩智成功地掌握了中原,很難相信他不會效法曹孟德,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別說吐蕃國師,恐怕連吐蕃國王都有可能換人做做看。

看鳩摩智從大理天龍寺強擄段譽,算計大理段氏的六脈神劍,又因覬覦慕容家還施水閣裡頭的武學典籍,親往姑蘇燕子塢參合莊磨蹭,那副強取豪奪的嘴臉,連田伯光都有所不為,虧他還有臉以高僧自居。鳩摩智最後咎由自取,貪多務得,強習少林派七十二絕技與易筋經,落得功力盡失,終於大徹大悟,虔心修行,成為一代高僧,結局很勁爆,叫人忍不住思索起他徹悟的契機。

人唯有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才會真正覺悟,覺悟自己的有限,精算出自己絕對的價值,沒有任何外部因素附加的純粹價值。所謂的純粹,是處身體外資源建構下,絕對無法顯像的單薄,學歷、武功、家勢和權威,都是個體附加價值的一種,少了這些奧援,個體所擁有的純粹價值,又殘餘多少?

當鳩摩智失去其畢生的功力,他賴以自負的資源、用以謀求權勢的主力消失了,權勢、名位,在武功盡失的那一瞬間,全部歸零。他突然感覺到,自己再也沒有任何的籌碼,可與人一搏高下。說鳩摩智大徹大悟,不如說鳩摩智明白自己已經失去賭本,無奈之餘,只能「被迫」、「自願」拋下一切,自我放逐。

同理可證,為情所苦的才子佳人、十惡不赦的匪徒,或是名重一方的俠客,歷經生命的轉折後,看破紅塵,出世超脫而去,這當中,出世的結果,動機是棄絕,但理由都是一樣的:破產!財務的喪失、武藝的銷毀、至親的折損等有形物質的破產,或者情感失所、心靈空虛等精神層面的破產所致。

缺乏資產週轉的人生,沒有抱定棄絕的意志,相信很難繼續維持下去。有人很幸運,在來得及重新累積資產以前,就有過破產的經驗,自然再度破產的機率明顯會降低許多;有些人從來沒輸過,臨老前才摔那麼一次,完全沒有重新洗牌的機會,抱憾而終,死不瞑目。

根據這個論點來評斷,鳩摩智非常幸運,正當盛年就嘗到破產的滋味,生命走至歸零後邁向重生,開始累積起另類生命的資產,及時從慾海回身,迅速游上岸,著實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