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庸 筆 下 的 清 朝 統 治 者
殷書亭 /89年4月24日
 
  金庸小說裡,有許多場景是設定在由滿族韃子統治的清朝,而這些所謂的「外族皇帝」,在金庸的妙筆下有了自己的生命,也有了鮮明的個性,更做了許多令人意外的事。

金庸以「智」寫皇太極。在《碧血劍》夜刺皇太極那段,袁承志恰巧聽到皇太極與他人的對話,不禁神往,對此人更為佩服,幾乎忘了自己為了何事而來?皇太極比崇禎高明許多,其中一點是他善用人才,崇禎因誤會許多好官而失敗,皇太極卻不一樣;此外,他還懂得人民的心理。之前的《書劍恩仇錄》,金庸給讀者的觀念是:不可相信皇帝;卻又在《碧血劍》中寫出皇太極來,難怪讀者和袁承志要吃驚了。

金庸以「癡」寫順治,我想,我這麼說,金庸先生應該不會怪罪於我吧?畢竟金庸也藉韋小寶之口說過:「怪不得一個叫行癡,一個叫行癲。果然是癡的癲的。」對已逝的董鄂妃念念不忘是癡情,那麼為了這位「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妃子而不問國事、遁入空門便不知是癡狂還是癡傻了?但他有沒有想過,如此拋妻棄子豈是董鄂妃所願?他何曾想過,此次五台山上大亂是因何人而起,引火自焚是否無濟於事?到時,康熙以「保護不當」的罪名怪罪下來,不知又有多少人喊冤。不過,這些已是順治晚年景象,他年輕時是否和小皇帝一樣威風,便不得而知了。

金庸以「理」寫康熙。在看諸個皇帝的故事時,我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情欣賞的,但是,對於康熙,我卻是由衷的敬佩和喜歡。在韋小寶的映襯下,金庸把他寫得很出色,從混吃混玩的小玄子到真正萬人之上的皇上,康熙一路走來,吃了不少苦(如假太后的身分、父親的下落),但是他都熬過來了,他是位英雄,真正的大英雄!他之所以超越如任我行等同樣駕馭能力強的人,是因為他是真正想治理好一個國家,而任我行只是為了滿足自我成就感罷了。康熙或許不如郭靖的俠者風範,但,就如吳靄儀所說:他是善用間諜來達成目的!

金庸以「昏」來寫乾隆,我知道這個形容詞不太好,但我左思右想,覺得這是最貼切的了。金庸把他寫得毫無尊嚴可言,被花魁耍得團團轉、被紅花會挾持,什麼糗態他沒出過?另一個把他搞得暈頭轉向的是自己的身分,倫理與名利本是兩難,乾隆的天平本已搖搖欲墜向名利一邊,但真正使他狠下心來的,恐怕是傾國傾城的香香公主吧!於是乾隆免了名利成空的下場,卻在許多人心中落得一文不值。

康熙說過一段話,是金庸想說的,也是許多人討論過的:在他的治理之下,中國又豈會比朱明在位時差?我問過我的朋友這個問題,他嘆道:「畢竟有民族意識呀!」對呀,誰又肯在異族統治下過活呢?但是,我的歷史老師又說過:只要日子過得去,人民不會管頂上在做什麼。這豈不是自相矛盾?我被這個問題困擾幾天,最後我告訴自己:「歷史上的是非成敗沒人能斷言,就算把古人活生生的從墳墓裡挖出來,只怕他一時也說不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