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的新袍舊衫──試論金庸小說的改版技巧(八之一)

◎文/王怡仁

 

  
   歷經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說終於在二○○六年七月全部面世。改版過程中毀譽互參,其間因部分讀者抗議聲浪極大,金庸還曾打趣地說:「只要有六萬人上街反對,我馬上就不改了。」但改版工作畢竟已經完成。

  熟讀金庸的讀者都明白,金庸小說並非第一次改版,目前流通的版本其實都是改版後的作品。自一九五五年於香港《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至一九七二年於《明報》刊載完《鹿鼎記》為止,不論是報上的連載,或是結集成冊的初版本金庸小說,在讀者群中統稱為「舊版」,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其後,金庸以十年的時間,細細修訂舊版小說,後來在遠景與遠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訂後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讀者口中的「遠景白皮版」、「遠流黃皮版」、「遠流花皮版」),有些讀者在提到金庸舊版小說時,都以為是遠景的版本,事實上,遠景的版本與遠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裝禎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將「新版」修訂為「新修版」時,讀者發出的反對意見幾乎都是批評金庸「改變了共同回憶」;回想當年,在「舊版」修訂為「新版」時,倪匡等舊版讀者也對金庸提出過類似意見。然而,在金庸堅持將作品「經典化」的原則下,兩次修訂都順利完成,有心的讀者在現時可以讀到三種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

舊版金庸小說
新版金庸小說
(遠流黃皮版)
新修版金庸小說

有趣的文學實驗

  對於金庸的兩次大改版,難免有讀者懷疑是否為作者與出版社共謀商業利益的結果,以一再改版讓老讀者再一次掏出銀子買同樣的書。但細讀過三種版本的讀者不難發現,改版的目的其實是金庸努力要讓作品「經典化」、「圓融化」、「連貫化」、「新潮化」,因而兩度投入漫長的時間與龐大的精力在舊作的改寫。

  筆者始終認為,這「三版併陳」的有趣現象,實在是一種有意思的文學實驗。一再將作品改版的作家不惟金庸一人,但修改幅度如此巨大的或許只有金庸。又因為金庸是暢銷作家,出版社願意投入資本再一次出版及行銷,讀者才有機會享受到這麼有趣的閱讀經驗。

  筆者現在讀金庸小說時,有時會將各種版本並列同讀,並比較其間的差異,細細推測金庸為何會如此改寫,更是另一種讀金庸小說的樂趣。

哪個版本最好?

  歷年學測國文得高分的考生,常有人自稱是因為讀金庸小說而增進國語文能力,因此常有學子或家長詢問筆者,既然金庸小說版本眾多,讀哪一種最好?

  筆者以為,若要在閱讀中增進國文能力,讀新版或新修版都比舊版好,因為新版畢竟經過金庸逐字逐句修訂,文字使用更為精練,而新修版更將原本情節中有所疏漏之處,儘量增添、修改得更圓滿,讀來更流暢,因此讀新版或新修版都很好。當然,讀者若看過新版或新修版,想一探金庸的原創意,尋覓舊版小說來讀也是可以,但畢竟舊版已市面無售,若非向早期藏書家借閱,恐也無緣得見。但若能借得舊版,探尋金庸的原創意,倒也是一種閱讀趣味。

金庸修訂版本的一些技巧

  筆者在閱讀三種版本的金庸小說時,曾經想作筆記,將版本間的差異逐條比較,但後來發現金庸改版當真到了巨細靡遺的程度(細微到在《天龍八部》的珍瓏棋局中,舊版中虛竹下的是黑子,金庸在考慮圍棋的黑白子有高下尊卑之別後,在新版中改讓虛竹下白子),尤其是舊版改成新版的時候,遣詞用字幾乎逐句校正,若真要細細比較,實是記不勝記。新版改成新修版時,以情節改變為主,字句更動較少,但仍以完美為目標,幾近苛求地追求字句意境的美好。

  然筆者從版本比較中,歸納出金庸改版的一些原則,可以與金庸小說讀者們分享。筆者相信,若能探索金庸改版的原則,對一般讀者而言固然有趣,而對有志於小說創作者而言,更是大有助益。

  總而言之,金庸小說從「舊版」到「新版」,改版的原則是「刪」與「改」;從「新版」到「新修版」,原則則是「增」與「修」。金庸曾說,他的小說改版像「胖女人減肥成功」,筆者認為以這句話來形容「新修版」其實不妥。「胖女人減肥成功」比較類似「舊版」到「新版」的刪改,而「新版」到「新修版」更貼切的說法是:「幫瘦身成功的美女上妝」。這就是金庸改版的最基本原則。

相關文章:〈臺灣金庸小說版本考〉

 
回金迷聊聊天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