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豈是項羽之流

◎廖文綺/94年6月13日

 

   拜讀王怡仁先生〈黃蓉更像「女項羽」〉一文,筆者有些不同的淺見,不吐不快。

  王君認為項羽和黃蓉皆由於過度信賴自身武力,才導致一代英雄自刎烏江、巾幗紅顏血濺襄陽的悲劇下場。對此,筆者不敢茍同。

  項羽最悲哀的地方,在於他的悲劇不是別人造成,而是他自己的責任。太史公對他的評語是「自矜功伐,奮其私智,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再看黃蓉,王君之所以有其乃「女項羽」的見解,所秉持的理由僅為二人皆「迷信武力」,然而莫要忘記,比武解紛乃江湖人士的共同特質,並非黃蓉獨有。君不見《九陰真經》的歸屬權爭奪及屠獅大會上群雄相鬥的盛況,何嘗不是藝高者得,以武論成敗?

  英雄宴上提議比武的人包括霍都,打擂台賽選丐幫幫主更是梁長老的主意,怎能憑此獨給黃蓉下個「武功掛帥」的考語,進而與項羽之流相提並論?不妨細想,倘若黃蓉真的崇拜武力,何以以她的聰明才智與家學淵源,習武多年竟也只險勝資質遠遜於她的李莫愁?這不是很矛盾嗎?

  至於王君認為黃蓉的殉城不及諸葛亮的退守,恐怕是取喻失當了。襄陽的戰略地位非同小可,近似明末的山海關,一但失守,錦繡河山就只能拱手讓人。因此退守對黃蓉來說,實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黃蓉最終選擇殉夫殉國,為自己璀璨的一生畫下壯烈的休止符,令人掬淚。她還鑄造了倚天劍、屠龍刀,保留下《武穆遺書》,終於使數十年後的明教驅除元兵,改朝換代。透過她,我們想起了三國亂世中劬勞為國的諸葛孔明,在病危蜀帳時仍不忘對左右諄諄告誡,因而延續蜀漢國祚三十年。其二人之深謀遠慮,豈是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意氣用事所能望其項背?

 
回金迷聊聊天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