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武穆詩之二:贈張完與「翠光寺」
 

一:有題無詩

  愛此倚欄杆,誰同寓目閑?
  輕陰弄晴日,秀色隱空山。
  島樹蕭颾外,征帆杳靄間。
  予雖江上老,心羨白雲關。

岳飛〈翠光亭〉

  秋風江上駐王師,暫向雲山躡翠微。
  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邊圻。
  山林嘯聚何勞取,沙漠群凶定破機。
  行復三關迎二聖,金酋席捲盡擒歸。

岳飛〈題翠巖寺〉

  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髮新。
  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羸馬訪高人。

岳飛〈過桃溪贈張完〉

二:光乎?巖乎?

   岳飛傳世的詩有十多首,上面三首詩風格不同,在金庸小說中都沒有真正出現過,只有提及詩名:

   黃蓉嘆道:「怪不得爹爹常說,只恨遲生了數十年,不能親眼見到這位大英雄。你再讀讀他的詩詞。」郭靖順次讀了幾首,〈滿江紅〉、〈小重山〉等詞黃蓉是熟知的,〈題翠光寺〉、〈贈張完〉等詩她卻從未見過。

《射鵰英雄傳》第二十八回〈鐵掌峰頂

  岳飛詩之中,並無翠光寺,卻有〈翠光亭〉。這翠光亭在池州,《射鵰英雄傳》讀者都知的〈翠微亭〉寫在同一年(紹興五年)的春天。

  欄杆是為給人倚而設,詩人尤其愛倚。岳爺爺文武雙全,不能色此,當然也要倚這翠光亭的欄杆。第二句的「閑」,只是忙裡偷閑,得來不易。日光為微陰的天氣戲弄,春日和暖,不比夏日之可畏,然後空山才可以顯出秀色。第五句「島」是指池州齊山湖中的小山,名為珠兒山,颾是風聲。

  詩人時年三十有三,一點也不老。老其實是指師老無功,因此心情落寞,無可奈何。

  岳飛另有一首〈題翠巖寺〉,作於紹興元年,兩首詩合起來,才拼得出「翠光寺」來,不知金庸其實想說那一首。最宜兩首並列,讓讀者自行選擇。若以《射鵰英雄傳》中的那一段描述,似乎〈題翠巖寺〉的氣勢比較積極進取,更為合用。

  詩人這時領著政府軍(王師)屯在南昌贛江旁,暫向雲山,心存忠義,意欲鎮邊,大有枕戈待旦之意。這個時候詩人的任務是先平內亂,嘯聚指落草為寇的盜賊,不必怎樣勞心勞力,詩人的真正抱負是掃蕩來自沙漠的金人,迎還一昏一庸的徽欽二宗。

  三關用周世宗柴榮的典,即瓦橋、益津、高陽三關。後晉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對往後北方的邊防影響深遠。周世宗一舉下三關,可惜英年早逝,江山被宋太祖趙匡胤所取,宋初用兵先南後北,錯失時機,燕雲諸州要到數百年後明太祖朱元璋才得以收復。

三:入境訪高人

    〈過桃溪贈張完〉作於建炎四年,詩人年未足三十,但是數年征戰,已經華髮早生。青是青帝,又名東帝,春是春神,合為「青春」。春天是萬物生發的時候,五行屬木,方向為東,顏色尚青,所以青春又是年紀輕的近義詞。詩人的青春日見消失於軍旅生涯之中。詩人這時在今江蘇宜興縣(當時屬常州),其他部隊被金人擊潰,到處劫掠,詩人平定亂事之後,便去拜訪張完。

  兩漢吏治為後世史家稱頌,其中一項重要的習慣就是地方官到任第一件事便先去拜訪當到德才最高的人物,好好的諮議顧問一番。這樣除了可以最快體察民情,還有尊重人才的意義在,官員主動求賢,勝過迫人毛遂自薦。

  現代官員做政治秀,學了外國人的所謂親民,或抱抱小孩、或品嘗土特產、或換一件有當地特色的衣服,根本對於治道全無助益。

  岳武穆王文武兼資、禮賢下士,大有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