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的幾首反戰詩
 

  金庸修訂《射鵰英雄傳》時,在開場加了張十五說書的一段,他解釋道:「我國傳統小說發源於說書,以說書作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小說之中反戰意識比較濃烈的一部,因此我在拙作《解析金庸小說》論及這書的題旨時,就引錄了成吉思汗死前與郭靖並騎射鵰的一番對話。修訂版的《射鵰英雄傳》以反戰詩開始,以反戰詩作結。

  張十五說書時引用了南宋詩人戴復古(1167-?,卒年八十多歲)的《淮村兵後》: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生於宋孝宗乾道三年,歷孝、光、寧、理四朝,大概死在小龍女隱居絕情谷底的那段日子(以郭靖生於1200年算),沒有機會得知蒙古大汗蒙哥死於合州之圍(事在1259年,金庸將之挪移至襄陽之圍,時間上也約略提早了幾年)。

  戴復古致力詩作,原來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其父戴敏,字敏才,號東皋子,也是一位詩人。戴敏死時,復古年幼,臨終時說道:「吾病革矣,子甚幼,詩遂無傳乎!」這個「革」字不讀「革命」的「革」(格ge),卻與「亟」(ji)相通,解作急。及至復古長大,得知父親的遺言,收拾其詩作殘篇,散失甚多,心痛之餘,便銳意學詩,後從遊愛國詩人陸游(1125-1210)門下,成就尤勝乃父。

  不論有主無主,桃樹總是要年年開花結實,倒也不必先去問過主人才好去行事。只因原來有人聚居的小村落都成了敗瓦頹垣,再無人煙,連烏鴉也飛來棲息,才會令詩人想起那小小桃樹已經失了主人。

  說到「桃花」二字,《射鵰英雄傳》的讀者當然會聯想到東邪黃藥師的「物業」桃花島,但是最常的用法卻是指男女間的蜜運而言,這個典故是《詩.周南.桃夭》的「桃之夭夭」(桃與逃同音,於是又有「逃之夭夭」這個成語,大概是蜜運不成而要逃婚吧)。喜歡命理的年青男女總喜歡問:「我何時有桃花?」其實「桃花」有良性惡性之別,好的是「桃花運」,壞的便是「桃花劫」。桃花島主娶了個聰明絕頂、年青貌美的老婆,原本是行了桃花運,但是為了巧取《九陰真經》,終於害死了老婆。

※ ※ ※ ※ ※ ※ ※ ※ ※ 

  《射鵰英雄傳》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惡〉寫郭靖喪母後失意南歸,見有人在壁上題字,引了另一反戰詩,是唐末韓偓的《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後,村落皆空,因有一絕》:

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

  民俗在寒食節不用火煮食,相傳是晉文公紀念介之推,炊煙是附近有人居住的表徵,也就是巴天石說的「燒飯瘴」(見《天龍八部》頁一九七四)。

  這首詩的詩意與《淮村兵後》差不多,也是見花不見人,原來村落都成為烏鴉的家。韓詩比戴詩的「資訊」豐富了許多,水、日、鳴鴉、村落和花都實在;雞犬和人煙皆虛無。前句原本寫實,卻加了「自」,與戴詩的第一句手法相同;後三句則虛與實交錯。戴詩的桃花、煙草、晚鴉、敗垣和故井都是實;最後一句才是全虛,「向來一一是人家」歸結全詩。

  韓偓(844-923?),字致光(或云字致堯),小字冬郎,甚為唐昭宗所倚重,因受到那後來弒君篡唐的後梁太祖朱溫排斥,南依閩主王審知。

  李商隱(813-858)的名句「雛鳳清於老鳳聲」就是說他,偓父名瞻,字畏之。韓偓在十歲時,即席作詩,一座盡驚,李商隱便寫了兩首七絕,詩名甚長不具引,第一首是: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 ※ ※ ※ ※ ※ ※ ※ ※

  《射鵰英雄傳》散場時用中唐詩人錢起的《江行無題一百首》之四十三:

兵火有餘燼,貧村纔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錢詩描寫的境況沒有戴詩和韓詩那麼慘,兵劫之後,這個小小貧村還有數家人在,只是人少了,就不必再去爭渡而已。

  錢起(722-780),字仲文,大曆十才子之一,大曆為唐代宗李豫的年號(766-779)。或謂《江行無題一百首》是錢珝所作,珝字瑞文,晚唐人,約與韓偓同時。

※ ※ ※ ※ ※ ※ ※ ※ ※

附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周南.桃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