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蕭峰之死是本回中寫得最好的段落,只要讀過《天龍八部》,就絕對無法忘懷這位蓋世英雄死去的一幕。儘管蕭峰之死令人驚心動魄、難以置信,但我們必須接受它,因為這是蕭峰的抉擇,亦是勢所必然。

  許多讀者不明白,身為遼國南院大王的蕭峰,為何公然脅迫遼王耶律洪基,要他當眾立誓終生不得南侵?又為何在消弭戰禍後自盡身亡?蕭峰的行為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時代,正因如此,他再也不能在這樣的時代環境和民族衝突下繼續生存,他豈會如螻蟻般苟活人世?蕭峰完成了平生最大、最後的心願,促成宋遼兩國的和平、拯救無數生靈的性命,他當可安然瞑目。蕭峰之死並非悲劇宿命的結局,而是對悲劇宿命的對抗和超越,體現了蕭峰的獨立人格意志,而他的人道主義與和平理想,將成為後人的精神遺產,永遠光照人寰。

  蕭峰逝世,他的結義兄弟虛竹、段譽還活在世上。虛竹娶西夏國銀川公主為妻,成為逍遙派掌門人、靈鷲宮主人,不再是一心想回少林寺的小和尚。段譽如願與心上人王語嫣共結連理、繼承大理國王位,卻覺得給人喊一聲「陛下」實在慚愧得緊。得知大哥有難,兩位把弟兼程赴援,也正是他倆聯手擒拿耶律洪基,為宋遼兩國的和平立下功勞。

  蕭峰、虛竹、段譽的性格截然不同,但本質上屬於同類人,他們都是仁慈俠義的人道主義精神結晶。蕭峰為和平犧牲,虛竹和段譽為人道活著,三人的生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為世界留下希望及光明。《天龍八部》有許多因果與報應、冤孽與超度的描寫,連書名也取材自佛經名詞,但這本書不僅是佛經的演繹或佛教精神的宣傳,它真正的精神,在於佛理和人性的和諧統一。虛竹的性愛和段譽的苦戀都有出人意料的美好結局,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自登場就令人不喜的阿紫,最後仍是這般不可理喻,但她從前的行為多出於無知的殘忍,現在的犧牲卻出於對蕭峰的無限痴情。回想阿紫的一生,不能不讓人心生悲憫。無獨有偶,游坦之的醜陋形象,也因對阿紫的真摯愛戀和無私奉獻而使人刮目相看。游坦之隨阿紫躍入深谷,讓人既同情又感傷。他們曾同歷磨難,甚至共用過一對眼睛,最終卻同歸盲目,實是個深刻的象徵。

  《天龍八部》的最後一幕落在慕容復身上,作者讓他坐在土墳上,神智錯亂地繼續做著富貴夢。這場戲不只是小兒的遊戲、夢想成狂的寓言,同時也是對全人類的嚴重警告。世上難保不出第二次「雁門關事件」,難保不會有新的野心和陰謀、新的動亂和仇恨、新的血腥和恐懼。為人類世界帶來痛苦和罪惡的罪魁禍首並非魔鬼,而是人的欲望。在人類的所有欲望中,最普遍且為害最巨的莫非「權勢欲」,只要有人持續懷抱著皇帝夢,世界就難保不再重蹈《天龍八部》的覆轍。

 

 

回評金庸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