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house_title.gif (5591 bytes)錢老闆送豬

(取材自吳靄儀所著《金庸小說看人生》第二輯處世篇)


《鹿鼎記》第十二回,錢老闆送活豬一隻給韋小寶。韋小寶
先是不解,隨即悟到其中道理,他想:「第一次在一口死豬中藏了個活人進宮,第二次倘若再送死豬進宮,不免引人懷疑,索性送一口活豬進來,讓牠在御膳房中餵著,甚麼花樣也沒有。就算本來有人懷疑,那也疑心盡去了。對,要使乖騙人,不但事先要想得周到,事後一有機會,再得補補漏洞。」

金庸教人怎樣使乖騙人才算是盡善盡美,真是罪過罪過。藉小說宣揚中國傳統道德觀念,應當教人老實誠懇才是,怎能教人使乖騙人?不過,既然教人,不妨就索性攤開討論,金庸教得對不對?

我認為大大不對,這樣子做非常危險。我看過姬利絲蒂.雅嘉莎偵探小說無數(金庸也是),這些偵探小說都教訓我們:最忌補漏。一件設計得天衣無縫的謀殺案,怎麼竟然露出破綻?就是兇手害怕有漏洞,所以找機會補漏,一補漏就被人捉個正著了。

依我之意,要使乖騙人,當然最好事先想得周到,既然周到,事後就不要畫蛇添足,補甚麼漏了。不然,本來沒有人懷疑,現在也懷疑起來:這錢老闆為甚麼與桂公公過往頻密,死豬活豬一口口送來?

萬一事先想得不夠周到,真的有了漏洞,那也未必適宜找機會補漏,必須權衡輕重,補漏是否值得。因為人是善忘的,一件事過去了便被淡忘,何必又提醒他?而且現實生活之中,根本充滿沒有解釋、沒有道理的故事,根本沒有人事事求有合理解釋,如今偏偏把其中一件事弄得十分清楚,不是分外引人注目嗎?這就叫做「欲蓋彌彰」。

當然,有自然的機會,不引起特別注意地補補漏,或者有利無害;不過,我相信大部分人補漏的時候都會不大自然。所以,我還是主張:過去的,由他過去。自己沒有騙人,也不必執意改正人家可能對你產生的懷疑,何況真是使乖騙人?那更得盡量自然、漫不經意不可。

俗語有云:講多錯多。不可送完死豬又送活豬給人,切記。


金庸原著 金庸漫畫 原著小百科 金庸茶館叢書